学习n年以及工作一年来,时常有过对自身学习模式的思考,现在专门写一篇个人过往以及现如今正在采用的思考学习模式、目的旨在:减少无用功、提升学习效率、减少知识遗忘、提升工作竞争力。
学习模式回顾
这边要让读者得到什么信息呢?
不同的目标、不同的学习模式、不同的抗遗忘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十分不同,但其实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
以本人过往的学习节点为例:
时间段 | 采用学习模式 | 抗遗忘方式 | 学习能耗 | 评价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高中 | 听课、做题、遇到哪题解决哪题、归纳主要靠参考书、靠老师、做题遇到知识点会有熟悉感觉。 | 1.曾经尝试错题本(失败、太麻烦) 2.有想过举一反三(失败、太麻烦)3.基本没有,靠的是运气碰到一样的题目 | 较大(科目较多、各种作业卷子、有种被填塞感觉 | 个人高中还较为认真,但此学习方法较为被动,知识零散、遗忘率高 |
大学末期 | 考研、全部自己看书、无听课。1.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(分数要多少、对着考纲看书)。2.学习模式固定并偶尔会根据现实情况改进:学硕太难立马转专硕。每天精神最好时间读数学,学累了背背单词,吃完晚饭睡觉补充精神从而进攻专业课,专业课每日换着学习,但每天只读一门,减少负担 | 开始主动抗遗忘:重复做某一种重要题型 | 很低、感觉有种学习在计划之内的感觉 | 模式较好、但最终成绩一般,知识较为零散。 |
研究生 | 1.实验室内学习:学习并ppt讲述他人。2.打比赛时学习:具体想要实现什么,就学什么。3.找工作时候的学习:将知识粘成一张网,可以在知识之间相互跳跃,将一个话题能讲2小时 | 重复某个知识点,要用到才去重复 | 很低,除了学习c++(看完版本书都没用到) | 模式较好、因为无生产压力,学习压力较小 |
工作~现在 | 工作了,学习模式较为混乱,最开始基本退化到高中时间模式:做一项任务,做完就拜拜,过几周往会看一脸茫然,但闲的时候仍然会去做一些东西,但是内化率极低 | 前期遗忘率较高,之后采用anki 工具复习,复习时候想着有没类似的知识点,该把这个知识点放在知识网中的哪里 | 较高 | 缺少目的,导致东学西学 |
表格总结
上面表格一堆,现在整理较为有用的信息:
1.亲生体验较为差的学习:
1、无目标(无法通过特定目标来优化自己学习方法)。2、无特意的抗遗忘方法(需要重复理解同个知识点,耗时耗力)。3、同时任务较多(人意志力有限,本人仅仅支持一次干一件事
)
2.学习时候要注意的点:
-
学习时候看看有没相通的知识点,能把新知识嵌入进去
-
时常回忆,同时回忆知识连接(靠 anki)
-
有目标(工作中设置长期目标较为困难)
-
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型,时常通过自己学习感受,或者目标反思改进。不要觉得别人的学习模型好,立马照抄。
-
不要遇到什么换着学什么,不要觉得新的东西有用就将旧的正在学的东西丢弃。